總網頁檢視次數

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高塔的塌下


從前有一個小縣城,城內有一座五層高的塔,是當地唯一的名勝。但塔已日久失修,遊人越來越少。只有一個工人住在塔裏,日常做些清潔小修小補。

有一天,皇上決定推行地方官輪任制度,每任三年,任期完滿即調走,並按照任內成績或升或貶。

新來的知縣年青有為,立即下令粉飾舊塔,又加建一層。工程完畢,果然煥然一新。經大事宣傳,吸引了不少遊客到來參觀,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省巡撫知道後很高興,連連嘉獎。轉眼三年快過,知縣和巡撫都即將升遷。工人卻對他說:「大人,這塔太舊了,地基又不穩,應該好好修葺一番,而且不能再加高了。」

縣大人說:「我任期快滿了,你這番話跟下一任說罷。」

第二任知縣是個老實人,聽了工人的意見,立即修葺舊塔。但塔實在太舊,很多老大難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轉眼三年又過,修葺工程只完成了一小半,庫房的錢卻已用得七七八八,而遊客也因工程而顯著減少。巡撫知道情況,也不怪責他,但因任內無甚可見的功績,只能將他平調。不久這巡撫也調走了。

第三任知縣積極進取,眼見前任的下場,決定暫緩維修工程,只粉飾一番,並再加建一層。工人力勸,知縣卻說:維修工程可以慢慢的做。這塔都這麼多年了,幾時見它塌了?首要是增加遊客,振興經濟。這維修問題留給下一任處理罷。」於是舊塔回復新貌,遊客增加,三年過後,知縣和巡撫同獲升遷。

如是者過了十幾年。老工人對每任知縣都說同一番話,但每任知縣都做同一樣事情 把塔粉飾、加高一層,然後離開時交待下一手跟進維修工程。轉眼間這塔已建到第十層,並且成了國家級的名勝。

有一天,高塔終於倒下了。遊客死傷無數。皇上震怒,下令徹查。

第七任知縣上任不久,誠惶誠恐向巡撫匯報:「都是前幾任的知縣、巡撫,只懂好大喜功,不理維修,終至釀成大禍。

巡撫歎道:「我如何不知?可是那些前任知縣、巡撫,每隔三年便擢升一級,如今都做了我的上司,我要是這樣呈報上去,豈不是自掘墳墓?唯今之計,是想法子保住我倆的頭顱和官位。」忽然低聲對知縣說:「那老工人



後記:    上星期發表這篇文章,是暗喻香港政務官的輪任制度,養成官員急功近利、對老大難問題視而不見、拖延苟且的工作文化。詎料昨日花園街發生大火,釀九死數十傷慘劇。雖疑有人縱火,但若非同時有劏房、排檔管理不善、舊樓「三無」等多年積弊,斷不至造成如此重大傷亡。過去十幾年曾經負責樓宇安全、排檔管理的官員,請捫心自問,當年自己有否克盡己職?對於昨天的大火,你們可有些微的自責?(2011121日)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我在天文台的日子 – 開心開放日


2009321日星期六,天文台開放日的第一天。

我八點前回到天文台,巡視一圈,確保諸事就緒。總務部的同事比我更早,正忙於放置鐵馬、清潔等繁瑣工作。草地上的儀器已擺放好。今年加上圖解,希望參觀者較易明白儀器的操作原理。

舊大樓旁是遊戲攤位。今年的遊戲是「天氣警告知多少」,參加者要找出不同天氣警告的標誌。跟往年一樣,遊戲由「天文台之友」義工設計和主持,是小朋友的歡樂天地。

繞過舊大樓,再檢視一次昨天送來的幾個流動廁所 去年的經驗,兩座大樓地下的洗手間遠不足以應付大批參觀者的需要,今次無論如何不要再測試他們的忍耐力了。

轉入新大樓的展覽廳,這個我最擔心的地方 空間小,又有幾級台階,人多的時候稍一不慎便易生意外。唯有多貼警告牌,著工作人員多加提示照顧。

走進對面的會議廳,眼前好大一幅橫額,寫著今年的主題:「高科技、為社群」。多得各同事通力合作,昨天一個下午把要展出的儀器和電腦安裝停當,當中包括一個價值數十萬元的閃電定位儀。

走出會議廳,回到草地。天色陰沉,暗禱千萬不要下雨。

當值的同事和義工陸續回來了。義工們換上淡黃色、印有天文台台徽的T恤,齊集遊戲攤位,聽候工作分配。今年有六十多位義工參與,遠超往年,工作亦較多元,有的負責講解儀器操作,有的主持遊戲攤位、介紹樹木、協助維持秩序。今年新増了幾位「親善大使」,到處展示陽光笑容,為人拍照,哄哄扁嘴的小朋友和想發怒的大朋友,務求所有參觀者賓至如歸;又首次做現場民調,了解參觀者對開放日的看法。

同事M是美術部主管,給義工趕製了幾條印有「親善大使」的斜掛絲帶和心形名牌,非常搶眼。我笑說像「啤酒妹」。她和幾位義工立即逼我掛上絲帶,說要做個榜樣。結果我有半天做了「天文台之友總監兼親善大使」。

分配工作完畢,拍了幾張鬼馬集體照,叫過口號,士氣高昂,立即各就各位,開工大吉!

九時半,參觀者開始進場。時間尚早,人數不多。每個義工工作崗位都有一位資深義工組長統領,另有總指揮和副指揮居間協調。我巡視各處,見一切順利,便專心的做親善大使,頻頻替人拍合家歡。

下午人流漸多,需要留意一些樽頸位置了。果然,我最擔心的展覽廳開始出現擁塞。看見新義工K在熱情而詳盡地介紹自動氣象站的儀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圍攏,便趨前跟他耳語:「不要說太多了,否則人潮不散,易生意外。」過了一會再巡視,人更多,且出現人龍,唯有著他不要主動講解,務求加快人流。

遊戲攤位、生態遊、「天氣節目主持人」照相角等也相繼出現人龍。各種問題陸續出現 輪候的人開始煩躁、小童哭鬧、展品損毀。但各同事和義工忙而不亂,應付裕如。

四點未夠,台長出場為市民簽名合照留念。這是他退休前最後一次開放日,參觀者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又製造了一條人龍。

四時半,入場時間結束,前門的同事準時關閘。但已進場的參觀者要到將近六點才完全散去。義工們雖然疲累,但心情興奮,爭相拍照留念。之後開會檢討整日流程,力謀改善,因為第二天星期日將會有更多參觀者入場。

兩日的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對開放日表示滿意,尤其覺得天文台的員工熱誠親切(這當然包括「天文台之友」義工,因為都穿同一款T恤,參觀者無從分辨)。但有不少人認為展板內容太深奧。我不感到意外,畢竟人多而時間倉促,參觀者自然無法細味展板內容。

但也不感到失望。我曾對同事和義工們說,只要我們能夠讓參觀者離開的時候感到愉快,覺得天文台的確是一個誠意為市民服務的部門,日後對天文台的工作多一點信任和支持,那麼這個開放日就算是成功了。其餘的都是額外收獲。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我在天文台的日子 – 天文台之友


不經不覺,「天文台之友」已踏入第十五年。

2007年,我調到「業務推廣部」(後來改稱「企業傳訊部」),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管理「天文台之友」。天文台在1996年成立這個組織,是希望加強與市民的溝通,並藉此讓市民認識以至肯定天文台的工作。市民可免費入會,成為會員後可免費參觀天文台的氣象站、擔任義工等。

我接管「天文台之友」時已有數千個會員,但絕大部分都像隱形,從來不參加活動;相反有十多位成員則非常活躍,經常擔任義工,甚至幫忙籌備活動,任勞任怨,名副其實是天文台之友。

能夠有十幾位忠誠的朋友自然值得高興,但我總覺不足 一個民間組織,如果來來去去都只有十幾人積極參與,則它很難說是成功的。因此我訂下目標,要爭取多些會員參與天文台的活動,尤其是擔任義工。

首先是成立「義工委員會」,邀請十位最積極的會員擔任委員,一方面是肯定他們的貢獻,另一方面是讓他們名正言順的參與統籌工作。同時公開招募,增加義工人數。

一般的義工會在天文台舉辦的活動中幫忙接待、維持秩序等,無須特殊技能,但有一類則須經嚴格挑選和訓練 「全方位遊」導賞員。「全方位遊」逢星期六舉行,由導賞員向市民介紹天文台的歷史、工作、一般氣象知識,以至總部的樹木生態等。這是極具意義但要求甚高的工作,導賞員必須具備相關知識,又要口齒伶俐、善於控制秩序和應變。

我接手時,很多合資格的導賞員或因事忙,或興趣減退,已逐漸淡出,只餘下上述的十多位忠心分子仍經常帶團。「全方位遊」甚受市民歡迎,特別是弱勢社群團體。但導賞員不足,令很多團體不能獲接待。我感到很失望,於是在20088月再次招募。通告一出,反應出乎意料的熱烈,有超過150人報名,且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經過面試篩選、十多小時的培訓和考核,最終取錄了約三十名新導賞員。

有了這批新力軍,不單「全方位遊」可接待更多市民,連其他活動的義工人手也充裕得多。天文台每年三月都會選一個周末為開放日,接待過萬名市民。以往「天文台之友」的義工只會幫忙主持一個遊戲攤位和向市民介紹總部的樹木。2009年的開放日,因為多了近三十名受過訓練的導賞員,加上其他新招募的一般義工,可謂人強馬壯,於是斗膽建議,讓「全方位遊」導賞員協助介紹天文台的儀器和展覽廳的展品。這項工作因涉及專業知識,以往只由天文台的員工負責,但我認為導賞員亦可勝任。另外又增加幾位義工擔任「親善大使」,加強接待工作。結果2009年的開放日,破紀錄有六十多名義工參與,大大減輕了天文台職員的負擔。

其他活動例如一年一度的「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基本上都靠義工主持遊戲攤位,無須天文台職員當值。200812月,天文台協辦「氣候在變化,我們要行動」展覽,一連十幾天由早到晚在中環展出,亦主要由義工值班。2010年天文台主持國際航空氣象會議,更徵用了多位義工幫忙接待外賓。義工的無償付出,為天文台節省不少人手。

2009年,天文台在「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中榮獲小部門組別的「精進服務獎」冠軍。在最後一輪評選時,有評審員問「天文台之友」是什麼組織?我說「天文台之友」不單讓我們可直接與市民溝通,它更是一項珍貴的人力資源;要是沒有這一隊熱心而無私奉獻的義工,天文台不可能舉辦那麼多公眾教育活動。

我常想,為什麼有那麼多市民有興趣做「天文台之友」義工,而且一做多年?是因為天文台幹得特別出色?不見得。以天文台的工作性質,恐怕被市民唾罵的次數遠多於被稱讚。我認為,義工們支持的是我們的理想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建設美好社會,樹立世界模範」。當他們參與活動時,和天文台的職員穿起同一款T恤,一同接待市民,感覺就像天文台的一分子,為共同理想而工作。一年中總有一兩次聚會可與台長直接對話,閒話家常,表達意見,備受尊重。我在「企業傳訊部」任職短短三年,已跟多位義工成為好朋友,即使現已離職仍常與他們在facebook交談。歸屬感與認同感就在這種氛圍下一點一滴的建立起來。

很多政府部門都有義工隊伍,但成員都是自己的員工,像「天文台之友」這類以市民擔任義工的組織似乎不多。其實很多市民都熱切盼望有服務社會的機會。大多數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亦擁有崇高而獲大眾認同的理想。我深信,只要用心經營,XXX之友」必定可在其他部門及機構成功發展,讓潛藏在社會裏的龐大人力資源得以充分運用。

2011年11月2日星期三

上帝夜訪天文台台長



「按道理,我早該來香港看看了。」衪捋了一下長長的白鬚,悠然坐在沙發上。「聽說這裏的地產商很像魔鬼,早就想來見識見識。只是最近太忙。你們把地球弄得烏煙瘴氣,我得花點時間令它不至爛得太快 我還想拯救多些靈魂才毀滅它。」

我驚魂稍定,連忙倒了一杯上等龍井奉客,順帶給衪掛起那濕透雨水的白袍。

「對不起,今天的預測又失準了。你沒著涼吧?」我抱歉地問。

「沒事,沒事。」衪連連搖手,仍然掛著慈祥的笑容。「這也不能怪你,這天氣是變得越來越難預測了。」

「不知上主大駕光臨,有何賜教?」心中忐忑,恐怕衪是來責備我工作有失。

衪笑說:「我只是來歇歇腳 這幾天滿街的人都在扮妖怪(註三),比聖誕節扮我愛兒的信徒還多,我看著嘔氣,便上來找你聊天。唉,這世代,信我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的心一寬,便打趣說:「你的心情我明白,因為信我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你這話可不對了。」他忽然收起笑容,認真地說。「我的信徒少是因為有魔鬼在搗亂。而你呢,卻大半是自找。

我心下惶恐,連忙說:們的工作有何不妥,還望指教。」

衪呷了一口龍井,嘆道:「舉個例吧:你們連一兩天的天氣也不一定測得準,幹嗎要發七天的預測呢?這不是找罵麼?」

我連忙解釋:「七天預測的原意是想給市民一個趨勢 ...

衪擺擺手,笑著打斷:「有誰關心你的原意?你們不是有句話叫好心做壞事』?多年前,你的前任還有點自知之明,只發三天預測,之後幾天的天氣就用一句展望來概括,我看著還可以。但現在的七天預測,把第七天寫得跟第一天同樣仔細,一般人看了,怎意會你只是想給一個趨勢?」

我低著頭,抹了抹額上的汗,說:「是的,我們會檢討一下。」

「這也罷了。既然連七天都說不準,怎麼又膽敢預測一百年後的事情呢?」衪又呷了一口龍井,出神地望著窗外的雨景。「其實我還沒拿定主意,是否讓這醜惡的世界存在多一百年,更遑論是否有冬天?」

「那只是推算。我我們只是想提高市民對全球暖化的警惕。」我硬著頭皮向衪解釋。

「難道我在聖經給你們的警惕還不夠麼?」衪略帶點責備的目光望著我,隨即又恢復了慈祥的笑容,拍拍我的手背,溫言道:「我當然知道你是好意。但話說得太盡就容易錯,錯了就會招人罵。」

衪嘆了口氣,繼續說:「我就很後悔,當年一口答應了我愛兒,讓所有信我的人都得永生,結果好多不值得救的人都擠上天堂 看來很快又要擴建了。

「還有那些什麼全年總雨量、全年熱帶氣旋數目 你真的有把握測得準?」看著衪滿臉關切,我不禁坦白交代:「明年情況較複雜,同事們還在琢磨

「既然沒把握,為什麼要勉強呢?這不是自找麻煩麼?衪搖搖頭,憐惜地說。

我昂然道:「為了回應市民的要求,總得勇敢嘗試。雖然沒十足把握,但慢慢的也會有進步。」

衪凝視著我片刻,逐漸臉露笑容,點頭說:「勇氣可嘉,繼續努力。」

窗外的雨勢稍竭,天邊逐漸露出曙光。

「聽說你要所有員工六點回家?」衪忽然問。

「那以前的事現在要看情況。」我唯有強擠一點笑容,一面替衪倒滿茶杯。

「其實要是做得開心,誰又會介意夜一點放工?我的天使便常常半夜三更的替我傳信息。」衪捋了捋長鬚,得意地說。「總要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不要強迫他們每隔幾個月便當一次預 對不起,我不應該太干預你的行政。」

我忙說不要緊,一面又替衪斟滿龍井茶。

「不用了。」衪笑著站起,披上白袍。「我還要趕去泰國救災。那些希臘人又想賴債不還,唉!」

衪緩步走到窗旁,突然回頭對我一笑:「我今晚多了點牢騷,請你不要介意。老實說,香港天文台算是幹得不錯的,總要量力而為,善待你的員工。」隨即化作一陣清風而去。

我呆望窗外的晨曦,細味著剛才的對話。回頭正要收拾杯盤,卻見桌上留下一片羊皮,上面寫著:「明年熱帶氣旋五至七個」。


註一:本文靈感來自錢鍾書先生的短篇『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東施效顰,幸勿見笑。
註二:遊戲文章,絕無批評天文台或上帝之意,請現任台長、前任台長、基督徒、非基督徒不要介意。
註三:寫此文時正值萬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