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天文台開放日的第一天。
我八點前回到天文台,巡視一圈,確保諸事就緒。總務部的同事比我更早,正忙於放置鐵馬、清潔等繁瑣工作。草地上的儀器已擺放好。今年加上圖解,希望參觀者較易明白儀器的操作原理。
舊大樓旁是遊戲攤位。今年的遊戲是「天氣警告知多少」,參加者要找出不同天氣警告的標誌。跟往年一樣,遊戲由「天文台之友」義工設計和主持,是小朋友的歡樂天地。
繞過舊大樓,再檢視一次昨天送來的幾個流動廁所 – 去年的經驗,兩座大樓地下的洗手間遠不足以應付大批參觀者的需要,今次無論如何不要再測試他們的忍耐力了。
轉入新大樓的展覽廳,這個我最擔心的地方 – 空間小,又有幾級台階,人多的時候稍一不慎便易生意外。唯有多貼警告牌,著工作人員多加提示照顧。
走進對面的會議廳,眼前好大一幅橫額,寫著今年的主題:「高科技、為社群」。多得各同事通力合作,昨天一個下午把要展出的儀器和電腦安裝停當,當中包括一個價值數十萬元的閃電定位儀。
走出會議廳,回到草地。天色陰沉,暗禱千萬不要下雨。
當值的同事和義工陸續回來了。義工們換上淡黃色、印有天文台台徽的T恤,齊集遊戲攤位,聽候工作分配。今年有六十多位義工參與,遠超往年,工作亦較多元,有的負責講解儀器操作,有的主持遊戲攤位、介紹樹木、協助維持秩序。今年新増了幾位「親善大使」,到處展示陽光笑容,為人拍照,哄哄扁嘴的小朋友和想發怒的大朋友,務求所有參觀者賓至如歸;又首次做現場民調,了解參觀者對開放日的看法。
同事M是美術部主管,給義工趕製了幾條印有「親善大使」的斜掛絲帶和心形名牌,非常搶眼。我笑說像「啤酒妹」。她和幾位義工立即逼我掛上絲帶,說要做個榜樣。結果我有半天做了「天文台之友總監兼親善大使」。
分配工作完畢,拍了幾張鬼馬集體照,叫過口號,士氣高昂,立即各就各位,開工大吉!
九時半,參觀者開始進場。時間尚早,人數不多。每個義工工作崗位都有一位資深義工組長統領,另有總指揮和副指揮居間協調。我巡視各處,見一切順利,便專心的做親善大使,頻頻替人拍合家歡。
下午人流漸多,需要留意一些樽頸位置了。果然,我最擔心的展覽廳開始出現擁塞。看見新義工K在熱情而詳盡地介紹自動氣象站的儀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圍攏,便趨前跟他耳語:「不要說太多了,否則人潮不散,易生意外。」過了一會再巡視,人更多,且出現人龍,唯有著他不要主動講解,務求加快人流。
遊戲攤位、生態遊、「天氣節目主持人」照相角等也相繼出現人龍。各種問題陸續出現
– 輪候的人開始煩躁、小童哭鬧、展品損毀…。但各同事和義工忙而不亂,應付裕如。
四點未夠,台長出場為市民簽名合照留念。這是他退休前最後一次開放日,參觀者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又製造了一條人龍。
四時半,入場時間結束,前門的同事準時關閘。但已進場的參觀者要到將近六點才完全散去。義工們雖然疲累,但心情興奮,爭相拍照留念。之後開會檢討整日流程,力謀改善,因為第二天星期日將會有更多參觀者入場。
兩日的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對開放日表示滿意,尤其覺得天文台的員工熱誠親切(這當然包括「天文台之友」義工,因為都穿同一款T恤,參觀者無從分辨)。但有不少人認為展板內容太深奧。我不感到意外,畢竟人多而時間倉促,參觀者自然無法細味展板內容。
但也不感到失望。我曾對同事和義工們說,只要我們能夠讓參觀者離開的時候感到愉快,覺得天文台的確是一個誠意為市民服務的部門,日後對天文台的工作多一點信任和支持,那麼這個開放日就算是成功了。其餘的都是額外收獲。
What a good memory to me also, from a ex-colleague M.
回覆刪除M: I think I know who you are, haha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