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檢視次數

16291

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我在天文台的日子 – 一天之「翳」在於晨


上文提到天文台有AMN三更。個人認為M更最痛苦,原因有三:

一、    要極早起床;
二、    要在短時間內擬定未來三天的天氣預測(註),並準備好在「天氣會商」中講解你的理據
三、    要繪畫那幅可惡的大範圍天氣圖。

第一項上文已述,不贅。

第二項本來並不太難,但有三種情況會令你痛不欲生:(1)有些必須的資料很遲才有,令你急如鑊上螞蟻;(2)當值的SSO-高級科學主任,在臨開會前十分鐘大幅修改你的預測。結果你要在極短時間內重新思考,怎樣在「天氣會商」中為一個你並不同意的預測辯護;(3)如不幸同時遇上惡劣天氣,或者有颱風在南海至菲律賓附近海域而需要發出「為船舶提供的熱帶氣旋警告」(即所謂Shipping Warning),你便會血壓飇升,寧可即時休克送院。

在那個手動的年代,發Shipping Warning是一項頗花精神時間的工作。有極端倒霉的預報員試過,同一時間有三隻熱帶氣旋要發Shipping Warnings,放工後幾乎要找人參吊命。

預報中心的工作,樣樣都有死線。遇上惡劣天氣工作量會倍增,但死線不會推遲。天文台的規矩,不「掛波」一般不會增加人手。偏偏在這種情況下記者朋友的問題特別多,雖然不是有意落井下石,但無疑會讓你百上加斤。若伙拍著好的SSO,他會承擔一大半記者訪問。若碰巧他有「其他事務」無暇兼顧,預報員只好怨自己命苦。

至於第三項,是M更的最後一項工作,要用鉛筆分析西自埃及、東至夏威夷、南起澳洲、北迄西伯利亞,縱橫萬里範圍的氣壓形勢,快則半小時完成,若遇上天氣複雜往往要花上一小時。

看看大鐘,已是下午一時半。剛剛經歷完七小時的忙亂折磨,早已只剩下半條人命。望著那幅尚有大半未完成的天氣圖,只想抓起來撕得粉碎。

不過,我們始終是受過專業訓練、沉著冷靜、以摯誠服務市民,並且要養妻活兒的天文台科學主任,我們是不會輕言放棄的。N更見!


註:九十年代初,天文台只發放未來三天的天氣預測,後來才逐漸增加至七天。

3 則留言:

  1. The deadline is not-negotiable, but what will happen if the forecaster is running late? Will a bomb set off somewhere in the CFO? :P

    回覆刪除
  2. No bombs, but we all try to avoid this for there may be serious consequences to the user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 issue of weather warnings and related bulletins.

    回覆刪除
  3. (1):現在不也是在下午會商進行期間,一路briefing, 一路看新來的00Z ECMWF?
    (2):個forecast出謹個時個SSO在白版上改forecast咪仲慘!你試過15分鐘出3次 7-Day (correction)未?
    (3):我試過做極端倒霉的那一個,人參都補唔翻。
    第三項:喜見電腦分析圖!

    回覆刪除